旅遊業的環境要素分析
① 旅遊營銷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所包含的因素!
市場營銷宏觀抄環境包含的因素一、人口環境1、世界范圍內的人口成爆炸性增長2、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與地區差異3、家庭結構的變化與地區差異包括晚婚、子女減少、離婚率高、職業婦女增多、非家庭住戶興起等因素。4、地理上人口的遷徙5、受教育程度二、經濟環境1、購買力因素2、消費者儲蓄和信貸情況3、消費者支出模式的變化4、商品供求因素5、商品價格因素三、自然環境1、原材料短缺,能源成本提高2、地理位置的選擇與利用3、環境污染嚴重4、政府對環境保護的干預加強四、科學技術環境1、技術變革步伐加快2、創新的機會無限3、研究與開發預算很高4、關於技術革新的法規增多五、政治法律環境1、管理企業的立法增多2、政府機構執法更嚴3、公眾利益團體力量增強六、社會文化環境
② 旅遊脆弱性因素的分析與對策論文
看看本文,或許對您有幫助。
《試論生態旅遊資源的脆弱性及其保護》
在第一屆東亞國家公園與保護區會議中提出:生態旅遊是通過環境上敏感的旅遊和設施提供的宣傳以及環境教育,使遊人能夠參觀、理解、珍視和享受自然和文化區域,同時,不對其生態系統或當地社會產生無法接受的影響或損害。據世界生態旅遊大會宣稱:現今世界生態旅遊的年總收入達200億美元。另據調查,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收入也已達52億元人民幣。然而,有數據表明:我國生態保護區中,有22%遭到破壞,11%的資源出現退化。這說明,生態旅遊迅猛發展,生態旅遊資源破壞嚴重。生態旅遊資源還有其非常脆弱的一面,若不重視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勢必影響到生態旅遊的發展,並有可能將生態旅遊徹底葬送。
l.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概念的界定
"脆弱性"是指某事物由於受到外力(如拉力、沖擊力等)容易破碎的性質或某事物本身具有不穩定因素而造成該事物的不穩定性、不堅強性及易消亡性。據此,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可從以下兩方面的理解:一是把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定義為生態旅遊資源本身所具有的容易受到外界(自然的或非自然的)破壞,從而失去自身的平穩性、堅強性,並最終導致生態旅遊資源的消亡。二是生態旅遊資源本身具有不適應過度的市場發展和需求,即易受到市場影響,有與市場過度需求相矛盾的一面,也就是「不適應性」。
2.對生態旅遊資諒脆弱性的幾點認識
2.1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的真實性
人們把某個生態區或自然保護區內的資源開發為生態旅遊景點,就有了遊人的旅遊和消費等活動,生態旅遊資源就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其恢復起來就沒有在自然狀態下快,生態旅遊資源的脆弱性就會表現出來,且這種表現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2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的人為性
這里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人的作用是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的主要引起者,但不是全部。因為除了人的作用外,還有自然力的作用,如地震、火山噴發、洪水等,這些自然力作用在一定時期內使生態旅遊區失去生態環境或雖然生態環境還存在,但己失去旅遊價值。二是人的作用是指人經常性的具有破壞性的作用,而非人偶爾的非破壞性的活動。三是人在生態旅遊資源面前多數時候是"破壞者",而不是"建設者"。此話雖然偏激,但是事實。
2.3趨利避害,促進生態旅遊資源再生
生態環境堅強性是指生態環境少受或不受人類的影響,其本身所具有很強的恢復能力。然而,生態旅遊資源為人類利用後,由於受到人類強大外來作用的影響,遭到破壞而失去再生能力,所以才表現出了脆弱性。如何趨利避害,促進資源再生平衡,即是我的根本目標。
3.生態旅遊資源脆弱住的表現
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資源遭到破壞,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等。這些資源的破壞,會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失去穩定性,或者使生態旅遊的美學價值遭到損失,從而使生態旅遊活動終止。二是表現為生態環境失去平衡和穩定,如在生態旅遊區大搞狩獵、燒烤野味等活動,都會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從而使生態旅遊失去基礎。三是表現為生態旅遊創收能力下降,經濟效益降低。這是由於前兩方面的破壞,使生態旅遊價值下降,受到市場規律和市場環境的影響引起的。
4.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產生的原因分析
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產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且以人為因素為主。自然因素是由於自然力作用而使生態旅遊資源遭到破壞。它引起的破壞力有大有小,小的破壞可在較短時期內得以恢復,大的破壞甚至在長時間內也不可能恢復。人為因素破壞是由於人類的某些行為,如過度開發等所引起的。這種破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生態環境也是可以自動恢復的。但是,人的有些行為可能造成某些資源的永久破壞,某些物種的消亡或生態旅遊價值喪失。因此,人為因素破壞是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引起的主要因素,且破壞也最持久和嚴重,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它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生態旅遊區粗放經營,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和生態性。部分旅遊開發經營管理者重開發輕保護,對資源採取掠奪式、粗放型開發利用方式,造成了許多不可再生資源的損害。如,九寨溝由於上游和周邊森林大面積砍伐,湖泊水位每年下降6-30厘米,致使黃龍鈣化堤已經開始退化變色。另外,經營目光短淺,不顧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盲目擴大遊人數、建築數量;盲目發展機動車輛,致使污染增大。以索道為例,作為國家公園在山上修建索道都是應嚴格控制,如美國、日本等國家是明令禁止的,而我國則缺乏控制和管理,許多生態旅遊區內,都有索道興建。②政府宏觀管理混亂或管理無力。由於主態旅遊區涉及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包括:林業、農業、水利、旅遊局等。正是由於這種職能劃分不明確,導致生態旅遊區多頭管理。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除在生態旅遊區開發旅遊外,還在其中開采礦產資源,興建水電設施等,即政府想最大潛力地挖掘生態旅遊區的各種資源。然而,這樣只會使生態旅遊區遭到破壞,而旅遊主管部門又無力制止或干涉。③國民生態意識淡薄,旅遊行為非生態化。國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欠缺或淡薄,可以說旅遊到哪裡,就污染到哪裡。因為旅行社和各級政府把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的自然旅遊與生態旅遊等同起來,大加鼓吹。在缺乏全局的自然保護規劃和不徵求當地社區意見的前提下,全民發展生態旅遊。黃金旅遊周期間許多生態景區遊客爆滿,其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甚至破壞是顯而易見的。部分遊客隨地吐痰、亂扔東西、攀折花木、恐嚇動物等,都是生態環保意識淡薄的體現。
5.克服生態旅遊資諒脆弱性的對策
生態旅遊在開發經營、消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過度生態旅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環境損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伴隨經濟效益增長的是生態環境、自然景觀、文化特色和傳統習慣等代價的付出。生態旅遊業賴以發展的生態旅遊資源也是有限的,那種對生態旅遊資源採取"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做法,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效益,造成旅遊發展越快,環境污染越嚴重的狀況,並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總目標。因此,尊重和保護生態旅遊資源和環境,不斷改善環境質且,促進人類和環境和諧共處是生態旅遊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解決生態旅遊資源脆弱性問題的根本辦法。
5.1 倡導和堅持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概念是基於各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加劇而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規律是人類反思其歷史經驗,謀求在人類未來發展中實現發展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客觀需求和規律。根據可持續發展規律,生態旅遊開發商、經營管理者和消費者(遊客)都要對生態旅遊環境實現良性循環擔負起更多的責任。生態旅遊作為一種高級旅遊形式和產品,是實施可待發展的重要方式和行動,應充分考慮它對資源和環境、生物多樣化的影響。
5.2 認真做好生態旅遊規劃
生態旅遊規劃是應用生態經濟學、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將旅遊者活動與環境特性有機結合,進行旅遊活動在空間環境上合理布局的一種規劃。在規劃時要考慮生態旅遊資源狀況和特性及分布、旅遊者類別及需求特徵、生態旅遊環境容量大小、旅遊地生物多樣性程度和保護條件及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旅遊地公平發展和各方利益兼顧等原則展開。在不破壞生態旅遊環境基本原則指導下,分析生態旅遊地重要性,劃出功能分區,確定發展的基本策略和實施步驟,制定旅遊線路,選擇適合動物棲息、植物生長、旅遊者旅遊和居民居住的規劃方案。
5.3 加強教育,提高履行職責與義務的自覺性
生態旅遊開發者、管理者往往是生態旅遊和環境保護的引導者和監督者。因此,首先就必須對他們實施生態旅遊教育。通過教育,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應履行的職責和義務。其次,生態旅遊開發者、管理者還要調整理順管理體制,以保證生態旅遊管理的有序性。最後,生態旅遊管理必須加強生態旅遊法規條例的建立和執行。例如,規定生態旅遊的消費模式、徵收生態區的生態環境費用;認真執行《環境保護法》、《森林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等。
5.4 加強政府宏觀管理
政府宏觀管理包括制定相應法規、政策、審批開發項目、監督、評估管理者和宣傳教育工作。因此,首先,政府要制定出相應的宏觀政策,這是發展的先導,是進行管理的前提和條件。在經濟政策方面,支持那些有利於提高景觀生態多樣性,增強地方生態旅遊特色,可吸引更多生態旅遊者的產業;在環境政策方面,加強對生態旅遊產品的環境影響評價,根據有關法規徵收一定環境稅或頒發無污染獎金;在技術政策上,提倡保留一些民間技術和生產部門,盡量做一些融古老技術和現代技術的體系,使生態旅遊區更有吸引力;在社會政策上,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生態旅遊活動走上科學化、生態化的道路。
總之,生態旅遊資源的脆弱性會隨著生態旅遊活動的不斷發展而延續,隨著人們合理化、科學化、生態化的開發保護而得以不斷減弱。因此,認真做好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制定並執行生態旅遊發展政策;認真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和審計,實施生態旅遊管理和認真做好對旅遊者進行生態教育等工作,才能保證生態旅遊地環境容量不超載,生態旅遊環境實現良性循環,最終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重慶商學院旅遊管理系;原載《生態經濟》2001年第12期)
③ 影響旅遊業發展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因素一. 從宏觀環境分析: 1. 人口環境: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於出境游是最好不過的。可能有人會認為外匯會創低,但這不是主要。最重要的是讓國人外出認識世界,愉悅身心,對比自己,更好發展自己!
④ 我國旅遊業發展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1、經濟來因素。就是整個城市的源經濟發展程度會影響到城市旅遊的發展。一般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基礎交通設施較好,行業服務水平也較高,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2、政策因素。國家政策還是很重要的,如果政府扶植,投入大量資金,自然,有利於發展旅遊。
3、自然環境因素。這主要指兩方面,一方面,旅遊資源,擁有好的旅遊資源的城市自然比沒有的城市更有優勢。另一方面,是地形和氣候等,這會影響城市的可到達性和吸引力,簡介影響旅遊業發展。
⑤ 人口環境因素變化對旅遊業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一、近年來人口流動性加大對旅遊業的影響。現代社會,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同時人口又在城市間流動。人口流動性的加大,提升人們的旅遊意識。
二、城市發展迅速對旅遊業的影響。城市人口的擴大,促使許多城裡人想暫時逃避城市生活,到自然和農村享受去。從而促進了自然類旅遊和農村旅遊火爆。
三、許多城市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加大。促使銀發旅遊發展迅速。
⑥ 重點分析一下近年來人口環境因素變化對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一、近年來人口流動性加大對旅遊業的影響。現代社會,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內,同時人口又在城市間流動容。人口流動性的加大,提升人們的旅遊意識。
二、城市發展迅速對旅遊業的影響。城市人口的擴大,促使許多城裡人想暫時逃避城市生活,到自然和農村享受去。從而促進了自然類旅遊和農村旅遊火爆。
三、許多城市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加大。促使銀發旅遊發展迅速。
⑦ 旅遊環境效應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積極影響復:
(1)促進國民制經濟發展,帶動和完善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
(2)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向世界輸出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加深外國人對本國歷史文化的了解。
2、消極影響:
(1)可能由於過度開發旅遊資源而導致本國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
(2)片面追求旅遊業可能會導致國民經濟結構不平衡發展,使得國民經濟受國際影響程度大,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穩定。
積極作用:促進消費,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需求,促進生產
消極作用:破壞自然資源,可能會影響生態平衡,加劇環境惡化。
⑧ 旅遊市場營銷的宏觀環境有哪些因素
指對營銷活動造成的市場機會和環境威脅的主要社會力量。
包括:人口,自然,經濟,政治法律,科學技術及社會文化等。
⑨ 旅遊業發展的地理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又是如何影響旅遊業發展的。
1、交通
交通的便利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旅遊地點的最後選擇,一般情專況下,人們不會選擇「舍近求屬遠」,或者是「舍易求難」,交通便利的旅遊景區比交通閉塞的景點更占優勢。同時,交通的便利與否直接影響了人們的出遊半徑和景點的客流量,對於那些危險系數高,交通狀況差的景點,遊客會相對稀少。
2、自然環境。
旅遊區的旅遊資源是遊客觀賞的對象。對於遊客而言,旅遊資源本身蘊含的各種美學特徵及其歷史、文化、科學價值是旅遊行為的直接激發者,資源的破壞將直接影響旅遊者的滿足程度。自然風光資源以名山奇峰、秀水勝景、天象氣候、珍禽異獸、觀賞植物為旅遊業發展增光添彩。
3、氣候
氣象和氣候各要素對旅遊活動的影響巨大 。構成氣象氣候的各要素,如冷、熱、干、濕、風、雲、雨、雪、霜、霧等,不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類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類型多樣,因而氣象氣候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氣象氣候景觀。南北跨越五個氣候帶,地勢高差數千米,就形成了氣候類型多樣垂直差異特點,可促進旅遊季節均衡發展。
⑩ 為什麼旅遊業嚴重依賴氣象條件
旅遊是一項探求知識,開拓眼界,調節生活的一項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氣候是一個地區發展旅遊業的先決條件,是開展旅遊活動的重要條件。而旅遊者有著各式各樣的目的,氣候是人們外出旅遊的重要動機之一。同時氣象和氣候既有直接的造景功能和間接的育景作用;又是開展旅遊活動的有利因子,也是開展旅遊活動的障礙因子,這就要求旅遊者在安排遊程時考慮氣象、氣候因素,以應付不測風雲,趨利避害,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調整旅遊項目和內容。研究撫仙湖的基本氣候規律和特徵,分析氣候優勢和不足,就是為了科學地開發旅遊資源服務,也便於旅遊者選擇自己的旅遊目的地。
關鍵詞:旅遊氣候;撫仙湖;政府部門;旅遊企業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3-0144-04
一、旅遊氣候的概述
1.旅遊氣候學的含義。氣候學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從工農業生產、交通、通信、能源、軍事以至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和氣候有密切的關系,大量的邊緣學科,如城市氣候、建築氣候、軍事氣候、農業氣候、森林氣候、海洋氣候以及旅遊氣候等逐漸形成。研究旅遊地開發建設、旅遊資源保護利用、各種旅遊活動與天氣、氣候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稱為旅遊氣候學。
2.旅遊與氣候的關系。旅遊是一項人類活動,一般需要宜人的氣候條件。中國春光明媚的春季與天高氣爽的秋季,是旅遊最好的氣候條件。春遊、秋遊也在中國比較盛行,人們度假往往也選這兩個季節。但是,往往有些旅遊項目有一定的季節性,如哈爾濱的冰燈只能在氣候十分寒冷的冬季。
然而,大多數傳統節日還是選擇了氣候條件有利的季節。中秋賞月和九九登高利用了秋高氣爽的氣候條件;南方端午龍舟競賽則利用了早汛期雨量較大,河流中水量充足與氣候轉暖,適於開展水上運動的有利條件。旅遊有大量戶外活動,也是人類接近大自然的良好時機。因此,也是對氣候十分敏感的一個行業。充分評價與開發氣候資源,無疑也是開展旅遊業的一項重要工作。人們外出旅遊,總希望有一個好的環境,嚴寒和酷暑都會增加旅遊者的勞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合適的。因此,氣候對旅遊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二、氣候因素對旅遊業的影響
氣象和氣候各要素對旅遊活動的影響巨大。構成氣象氣候的各要素,如冷、熱、干、濕、風、雲、雨、雪、霜、霧等,不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類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1.影響景觀的季相變化。自然風景是由山、水、林木花草和氣象等各要素共同構成的。其中,山、水、動植物等因素隻影響空間景觀形態,唯氣象和氣候,既影響一地的空間景觀結構,又影響自然風景的季相變化。這是因為氣溫、降水、風向風速等天氣現象在一年四季內有不同的變化所致。全國各地四季均呈現不同的自然景觀。
2.影響旅遊流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旅遊流的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不平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氣象和氣候因素是基本的因素。在世界范圍內,為什麼旅遊熱點多在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一帶,就是因為那裡氣候溫暖,有充足的陽光和適度的海水,為歐洲寒冷、潮濕、少陽光地區的人們提供了避寒、娛樂的佳境,在此,氣候成為決定的因子。
3.影響旅遊者的旅遊動機。人的情緒與氣候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情緒影響著人的日常行為。那麼,旅遊行為及旅遊意願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有著怎樣的表現?不同的旅遊行為和意願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表現有著怎樣的差異呢?人體自身的循環和新陳代謝一直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狀態,隨著外界環境氣候條件的變化有一定的調節能力。如果環境氣候變化較大或與人體適宜的氣候相差很遠,便會導致人體循環和新陳代謝失衡,使身體發病,甚至有危及生命之險。適宜的氣候條件能消除人的疲勞,使人的體力和精力能較快地恢復,甚至有使一些疾病得到緩解和治療的效果。人們在選擇度假和康體旅遊地時,氣候條件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旅遊的目的。
三、氣候因素對撫仙湖旅遊業的影響
(一)撫仙湖沿岸氣候特徵及其影響
1.太陽輻射特徵及其影響
由於撫仙湖地處雲貴高原中部,海拔高,空氣相對稀薄,同時又由於污染程度小,天空大多數時候晴朗少雲,對太陽輻射的阻隔少,相對於東部地區,輻射較強。太陽輻射總量在5020~5 440MJ/m2之間,比長江流域、華南等地要多420-840MJ/m2。通過表1、表2數據可知,撫仙湖沿岸的太陽輻射以春季最強,尤其是5月最高,因此,如果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之下而不採取防護措施,都會出現上述的皮膚問題,以及會對遊客的視力造成嚴重的影響。而此時也正值旅遊高峰期,因此對開展旅遊活動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2.氣溫特徵及其影響
根據表3、表4數據顯示撫仙湖一年最熱月一般出現在6月或7月,月平均氣溫一般在20.0℃~25.0℃之間變化。比中國東部省區低5.0℃-10.0℃,沒有酷熱天氣。冷月大多出現在1月或12月,月均溫在8.0℃-12.0℃之間,亦無嚴寒天氣,一般的春溫高於秋溫,氣溫年變化小。但是由於受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差異,受天氣的影響使撫仙湖各月氣溫平均日變化巨大,一般春季最大。通過上述分析認為,撫仙湖氣溫季節變化不大,四季皆宜出遊,但由於撫仙湖沿岸旅遊主要依託水上運動項目,因此對氣溫的要求相對較高,一般的也會出現淡旺季之分,一般認為春夏較之秋冬更加適合旅遊。
3.降水與空氣相對濕度及其影響
由於雲南高原上、下半年控制的氣團迥然不同從而形成年際降水變化小,據表5、表6、表7看出撫仙湖沿岸降水具有年內變化大的特點,具有明顯的乾季、雨季之分。降雨對於撫仙湖旅遊的影響較大,因為撫仙湖通常以水上娛樂為主要吸引物,但是降雨伴隨著降溫都會影響這些活動的開展。同時通過合理的開發利用降雨也可以成為撫仙湖的一大勝景之一,與蘇軾筆下的西湖「水光瀲灧晴方好,上色朦朧雨亦奇」絲毫也不遜色,再加上美麗的傳說相信更是魅力大。由於降水的季節變化及太陽輻射較強等各氣候因素的影響,玉溪的空氣濕度相對較低,尤其在乾季,容易出現皮膚乾裂的現象。
(二)各氣候因素對撫仙湖旅遊的具體影響
1.氣候對撫仙湖沿岸旅遊景觀季相變化的影響。撫仙湖是一個高原斷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環山,一面接著澄江壩子。撫仙湖的水溫,冬夏變化不大,水質又好,是極好的游泳之地。特別是北部沿澄江壩子一帶,近岸200米左右,水深僅在1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鋪細沙伸延至湖岸數米。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來游泳。自昆明滇池出現污染後,有的群眾,甚至專業游泳隊伍也常到撫仙湖來訓練、游泳,在海灘上享受日光浴,愉快地在撫仙湖畔度過假日。撫仙湖的勝境無論是悠久的歷史遺跡,還是秀美的自然景觀都與撫仙湖沿岸的氣候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也出現了季相變化,因此,要充分的開發利用撫仙湖的旅遊景觀就要對撫仙湖沿岸的氣候條件作深入的研究,以便於更好地開發沿岸的資源。
2.氣候對撫仙湖沿岸旅遊企業接待的時間空間影響。旅遊行業包括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交通、旅遊商店和旅遊景區景點等等。撫仙湖沿岸旅遊業的發展主要依託沿岸的幾個主要的景點:祿充風景區,孤山風景區,金沙灘浴場、水上娛樂天堂、休閑度假勝地、古滇文明的搖籃――水下古城、古生物的聖地等等。通往景區的主要交通線路是:昆明一江川、玉溪一江川、昆明一澄江、玉溪一澄江以及環湖公路等等。沿岸的住宿餐飲主要有祿充風景區的筆架山莊、金沙灘浴場沿岸的陽光海岸酒店,瑞文酒店、熙苑酒店、波息灣度假村等高檔星級酒店,還有很多當地的居民經營的小型餐館旅店等等。這些旅遊景點旅遊交通以及旅遊住宿餐飲行業的經營都與沿岸的氣候是緊密聯系著的,撫仙湖沿岸旅遊業的旺季以春夏為主,因為這時的氣溫水溫相對較高,適合游泳等水上運動及娛樂項目,尤其以5月以後旅遊人數漸多。但同時由於撫仙湖位於雲貴高原,紫外線較強,尤其是在夏季,紫外線指數更高,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夏季撫仙湖旅遊業的發展。而在冬季由於受到冷空氣影響,雖然雲南較同緯度其他地區溫和,但是它的氣溫、水溫、風力指數等等,對於以水上娛樂為主要吸引物的撫仙湖沿岸旅遊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冬季這里幾乎沒有水上娛樂項目,遊客僅僅只能欣賞到撫仙湖的水景,相對其吸引力大減。對沿岸的旅遊經營者也就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3.對旅遊者動機的影響。由於撫仙湖位於雲南省中部玉溪境內,到撫仙湖旅遊會因為季節的不同而不同,在夏季由於水溫氣溫升高,在撫仙湖就可以進行豐富的水上活動。而在冬季水上活動就相對較少了。另外,由於地處高原,紫外線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遊者的出遊。一般在撫仙湖沿岸六至八月是旅遊的高峰期,但是這一段時間正好是雲南的雨季,這就嚴重影響了當地旅遊活動的開展,一般人們不願意選擇雨天出遊,而且下雨就會伴隨著降溫,對於撫仙湖以開展各種水上娛樂項目就更加不利。
四、利用氣候因素發展旅遊業的措施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調查,我認為,對撫仙湖沿岸旅遊業發展影響較大的氣候因子有:氣溫、降水、日照、風力這四--個因素,這些氣候因素的綜合導致撫仙湖的旅遊業出現了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因此,在發展撫仙湖沿岸旅遊業時宏觀政府部門,以及當地的企業都應該根據相關的氣候條件制定相應的措施以促進和發展撫仙湖的旅遊業。
(一)政府部門調控措施
1.根據淡旺季制定相應的旅遊資源保護措施。根據對撫仙湖沿岸氣候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對當地旅遊業發展主要影響因素有氣溫、降水、水溫、日照、風力等。因此,政府部門在制定旅遊發展規劃和旅遊設施時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首先,由於氣溫和水溫的影響,撫仙湖沿岸的旅遊業出現了明顯的淡旺季之分,(5―10月為旺季,11―4月為淡季)而在淡季時,由於氣溫較低,一般遊客都不會選擇游泳,水上三輪車及遊船等水上娛樂設施也很少有人選擇,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在淡季制定相應的措施來保護撫仙湖的水資源,修復旺季時由於遊客過多對撫仙湖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其次,由於明顯的淡旺季,在利益的驅使下,部分經營者及當地居民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私自開展一些嚴重破壞環境的旅遊項目,對景區的資源造成嚴重破壞,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制定明確的制度規定,限定在撫仙湖開展對資源破壞較小的項目。
2.平衡淡旺季的旅遊發展。由於撫仙湖旅遊業的發展對氣候的依賴較大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因此,在注重旅遊資源保護的同時,政府部門應該積極支持沿岸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旅遊項目,如雙人自行車、相應的節日活動(如開海節)、在雨季可以推出浪漫的雨中環湖游或者雨中游湖等,以彌補淡季對撫仙湖旅遊業造成的損失。同時,由政府給予財政支持給消費者帶來極大利益和超值的服務,沿岸的酒店根據實際的變化為不同季節的遊客提供超值的服務,因為每一個顧客都有可能成為酒店的潛在顧客。
(二)微觀企業針對氣候影響的具體措施
1.住宿業的具體措施。在旅遊業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中,旅遊住宿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與旅行社業、旅遊交通業並稱為旅遊業的三大支柱,是人們在旅行游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驛站」。撫仙湖沿岸的住宿餐飲主要有祿充風景區的筆架山莊、金沙灘浴場沿岸的陽光海岸酒店、瑞文酒店、熙元酒店等高檔酒店,還有很多當地的居民經營的小型餐館旅店等等。這些酒店應該根據氣候因素造成的淡旺季採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來配合政府部門促進撫仙湖的旅遊發展:(1)利用價格杠桿調節旅遊的淡旺季。在旅遊旺季的時候酒店以提高房價來限制遊客的進人量,而在淡季的時候酒店則採取降價、打折等措施以吸引遊客的進入,從而一定程度上實現淡旺季的平衡。(2)緩解旅遊季節性矛盾。由於撫仙湖沿岸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許多沿海城市人理想的度假勝地,可以引入分時度假經營這樣就保證每年遊客數量的均勻和基本穩定。有時,即使購買了度假時段的遊客不能前去或選擇去其他地區旅遊度假,也可以通過分時度假交換公司將時段轉讓給他人,這就提高了分時度假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分時度假的客人不會向旅遊團隊和散客一樣多數集中在旅遊旺季前來,而是根據自己購買的時段前來度假,這樣就填補了由於季節原因造成的旅遊淡季的接待量下降,從而提高酒店設施的利用效率。(3)限制高檔酒店的大量發展。由於撫仙湖旅遊淡旺季明顯,高檔酒店的入住率業也有很大的波動,在旺季入住率非常高,到淡季就非常的低,而高檔酒店的運營成本也是非常高的,這樣就會在淡季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不利於撫仙湖整體旅遊業的發展。高檔酒店一般與分時度假相結合,效益相對才會提高。(4)鼓勵和促進農家樂的發展和完善。農家樂是一種包括餐飲和住宿的民營單位,他運營成本低,靈活度高,適合淡旺季明顯的旅遊發展,而且引入農家樂這種發展機制,可以給當地居民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也可以減少他們在旺季時對旅遊資源的破壞。
2.餐飲業的具體措施。撫仙湖旅遊發展當中餐飲是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去撫仙湖的遊客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吃撫仙湖的銅鍋魚或者抗浪魚而去的,因此,在撫仙湖旅遊業的發展中,沿岸的餐飲業應該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氣候特色推出時令菜色,以滿足不同時節的遊客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遊客的進入,從而起到平衡淡旺季的作用。
3.旅遊景區的具體措施。由於現在撫仙湖沿岸的景區基本都是不收取門票的,對景區的管理以及各種旅遊吸引物的設置主要是由所屬的當地旅遊局直接負責,這樣就會出現管理上的一些真空區,尤其在旅遊旺季,難免會出現利益的分歧,以致對景區資源造成相當的破壞,還有可能進行不合理的競爭等。而在淡季對於景區的資源維護上又會出現推卸責任的現象。因此,我認為,將整個撫仙湖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制定統一的管理制度、價格標准,推出有特色的旅遊項目。